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ゆれる采访(一)

来源:哔哩哔哩 发布时间:2023-07-29 11:15:15

凛として時雨·TK “无论是15年前还是现在,我都在不断挣扎” 第一本随笔「ゆれる」出版纪念特别采访

公开日:2023/7/28


【资料图】

凛として時雨不仅在日本,在海外也是持续热门的人气乐队,其中担当核心人物的主唱兼吉他手TK出版了第一本随笔「ゆれる」(KADOKAWA)。这本书细腻描述了他前半生的经历及内心世界,包括家庭、成长经历、组建乐队时发生的事、面对音乐时感受到的喜悦与痛苦等。回顾置身于与音乐不同的“写书”时期的每一天,并讲述从中感受到的纠葛。

采访·文=山岸南美

文章和音乐很相似,但又有些不同

——读了「ゆれる」之后觉得,这本书表现了TK的音乐性呢。有感觉音乐和文章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TK:单纯而言,文章与音乐相比有种初速度很快的感觉。只要有电脑,无论在哪里都能写,即使时间很短也能完成一部分、留下成果。想留下的时候就能留下,而且不会忘记,这就是文章的优势吧。音乐的话还需要去录音室接上麦克风、准备吉他……因此到成为声音要花费很多时间。

而且,虽然是理所当然的,但我认为文章“必须好好地语言化”,这是和音乐不同的部分。音乐的话即使出了专辑或新歌,也不必详细说明其中的概念和主题。当然,在采访场合也会被问到是如何取材的,但我根本无法准确诠释。听着音乐的时候有了这样的感想。音乐里即使有些许模糊的言辞也是可以的,但文章当然需要解释清楚。

——感觉歌词也是文章的一种形式吧,不过对TK来说还是不同的吗?

TK:音乐嘛,歌词有些支离破碎也没有问题,因为我觉得即便如此也还有可以传达的东西。而且与文章不同,有时只需要协调声音就能保持音乐性。所以,写文章时可能更多的是说明性的、模式化的感觉。我自认为能够理解这种需要进行解释的心情,但一旦用语言表达出来,感觉就会从那一瞬间开始与自己的思绪逐渐疏远。

我也好文章也好,光靠语言是无法抽离的

——唱歌能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但文章就做不到了,是这么一回事呢。一旦写成文章思绪便会神游,这着实让人着急。

TK:编辑对我说过:“TK的文章有点拐弯抹角呢,当然这是褒义上的。”我想也会有读者这么想吧。其原因中,最主要的就是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

比如说在回忆学生时代的文化祭时,觉得结束后会生出寂寞。然而,文化祭这个活动本身是很有趣的。那么在诠释的时候,是用“寂寞”的标签呢,还是用“快乐”的标签呢?我觉得哪边都是真的,又都不是准确的。虽说只是比喻上的寂寞和快乐的感情,但若细细品味,或许有学生会因为是最后的文化祭而感到悲伤,也有些人可能觉得父母来看会很丢脸吧。

人生和感情本就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东西,而在向别人说明时,若不精简提炼就无法传达,这让我感到进退两难。

——根据提炼的不同,可能会选择与心情相反的词语呢。感觉能体会那种两难处境呢……。

TK:可能正因如此,才会被人说太拐弯抹角了吧(笑)。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个麻烦的人,有时自己也会觉得“那种事情怎样都好吧”。明明已经是大人了,还要坚持自我到什么时候呢。不过被问到时,就不能用“全都是写手写的所以我不清楚”来应对了呢。既然如此,我就一定要想办法做出自己能接受的东西。

我在书中也介绍过,年轻时自己曾对专业人士的混音进行过重新制作。事先说来,书中我用非常优美的措辞进行了总结,听上去比我实际做出的成果要清晰得多。但我认为自己的特异性与其说是“华丽”,不如说“扭曲”的部分更多……。所以,即使把工作交给了专业人士,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也会一直保持重新开始的心态。

从对方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制作全被重新改写了,我觉得可能会不舒服吧。专业人士也有其自尊心,经验也比我丰富不少。但就和刚才文化祭的话题一样,我认为自己的音乐不能用“美丽”“好听”这样的标签来区分。

不想染上而是想要衬托出彼此的颜色

——这本书并非TK音乐的延长线,而是完全不同的形式,可以这样说吗?

TK:并不完全是这样。最初的原稿是请写手写的,从书的核心开始描绘。从内容上看写得很认真,是谁都能读懂的文章。但在看到类似音乐中的高潮部分时,产生了“想要变得更加响亮”的想法。

所以在制作音乐时,我确实感觉到了自己近乎固执的地方。如果就这样以我的名字出版,回头看时可能会产生说谎的愧疚,有这样的不安。

——虽说听起来有些刁蛮,但我认为也可以选择从一开始就全部自己做。不选择这样的道路而是要求和别人一起完成的理由是什么呢?

TK:我觉得是因为那样做的话,会有比自己更能表现出自己的地方吧。“想和这个人一起工作”然后在这过程中产生新的东西。只是,对方当然有属于自己的味道或颜色,一起创作时会相互融合。虽说我本身并不在意,但还是会考虑自己能否驾驭。

如果和有名的人合作,TK这个名字也许就会传遍世界;但那只是借用了名人的名字罢了。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感到空虚。这样说可能有些居高临下,但我想让专业的人在自己制作的基础上进行磨合打造,而不是全部沾染专业的颜色。

怀着无法解释的感情活着

——是因为至今为止有过把事情交给别人而陷入自我厌恶的经历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想法吗?

TK:一般都会这么想吧,但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发生过什么,而只是在巧妙地避免那样的状况而已。我想大家也都是如此吧,从失败中学到什么然后活下去。但我觉得也有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失败,而是因为从小就有“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样感觉上的喜好选择。俯瞰自己的性格时,会发现有很多无法解释的要素。

——那么最后,请告诉我您觉得“幸好写了这本书”的地方吧。

TK:写这本书的同时也在制作专辑。平时的话来不及把思考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就忘了,但正因为赶上了写文章的时期,才把每天的感受写进了书里。之前回想起以前的事也只知道“当时为什么那样挣扎”。但这次一边挣扎一边制作的过程中,有一瞬间让我产生了“当时也是这样的感觉”的共鸣。借用语言直接表达的形式,也清晰了从15年前开始就一直未变的在面对着的事。自己现在的所想被原原本本地留下了,很高兴能得到这样的感受。

原地址:/interview/1157353/a/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南非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