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川观智库资讯 | 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诊治取得突破性进展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3-07-30 17:05:22


【资料图】

蒋玥涵 川观智库研究员 朱炜琳

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2023—2035)的通知》,决定于2023年至2035年在全国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预防和减缓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的老年痴呆疾病的发生。川观智库整理相关文献发现,今年7月以来,全球医药界在该病的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早期诊断方面也有了可行、有效的新检查方法。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多发于老年群体的神经退化性疾病,位列全球第七大死因,近来已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我国是该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有超过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将至少超过2800万。

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防治之所以困难重重,与它在治疗阶段“无药可治”,和早期诊断阶段“隐而不发”从而难以确诊的特点有关。研究表明,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数十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脑就开始了病理性受损,因此,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是目前有效防治病症、避免晚期严重损伤的主要途径。

早期治疗方面,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7月初,药品仑卡奈单抗(Lecanemab)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获批,这是该领域第一款获得成功并进入市场的特效药。此外,治疗速度优于前者的另一款新药也进入了下一届获批名单,该药物还在阿姆斯特丹刚刚落幕的阿尔茨海默症协会国际会议(以下简称“AAIC”)上引发了热烈讨论。这两款药物被证明都能有效延缓早期患者的病情恶化,这是在经历了20年的研制之后,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方面的最大突破。

早期诊断方面,第一个可推广、可量化、精准便捷的诊断方法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现在临床使用的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方法,大多是缺乏精准性的量表填写,通过医生主观经验判断来确诊;或是昂贵的穿刺,但该方法只能诊断中晚期患者。以AAIC为首的研究机构认为,最理想的研发方向应是血液检测。美国一家药企近日宣布,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血检方法,在同类方法中是第一个可广泛使用的、可量化的有效方法。通过该检测,医生能够从血液样本中的某种蛋白质含量直接判断就诊者是否处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阶段,准确率高达96%。此方法在实验室中已经能够成熟运用,研究人员声称将会加快其临床适应性研究,推进其尽快投入临床使用。如果进展顺利,未来,在早期阶段就能够通过血检直接筛查受检人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了。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南非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